【中国有约】科技助力梨树守好“黑土粮仓” 非洲小哥很想来“取经”
中国日报网7月19日电 7月18日,中外媒体记者跟随“2023年中国有约国际媒体主题采访团”来到四平市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揭开“黑土卫士”——梨树模式的“神秘面纱”。
黑土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土壤。一望无际的东北黑土地是中国著名的“粮仓”,在全国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地处著名的黄金玉米带,是吉林省重要的粮食产区。全县耕地面积393.8万亩,常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0亿斤以上阶段性水平。粮食连年丰收的同时,黑土地也长期“透支”,土层变薄,有机质下降。
为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自2007年起,梨树县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推广。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成熟、有效的黑土地保护“梨树模式”。
梨树模式是对传统耕作方式的变革,通过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秸秆全部还田并覆盖在地表,将耕作次数减少到最少,田间生产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实现保护性耕作。把秸秆留在土地上,相当于给土地盖了一层“被子”,能够减少风蚀水蚀、防止土壤退化、增强土壤抗旱保水性能,极大保护了黑土层。随着保护性耕作的推广,黑土越来越“肥”。如今,“梨树模式”已成为防风固土、培肥地力、抗旱保墒、节本增效的综合代名词。
在示范区的田间地头,现代化的农业设备格外引人注目。“这是药物喷洒的无人机……”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道。英国自媒体人李·巴雷特对正在作业的无人机非常感兴趣,他表示自己一名无人机发烧友,大约在七八年前就拥有了大疆无人机。如今能够在吉林看到商业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对此他感到很高兴。
近年来,梨树县坚持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引领,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积极打造100万亩国家绿色玉米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基地实施现代化生产的技术模式,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以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即“梨树模式”为核心,建立秸秆覆盖、播种、施肥、除草、防病及收获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
从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到科技兴农,梨树县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走出了一条具有梨树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这次来到梨树参观,塞内加尔亚非新闻网记者迪亚感到很兴奋。这是因为他期待着中塞两国能够在农业领域扩大合作,从这里学习更多现代农业技术。迪亚说,在梨树我看到了令人惊叹的农业科技发展,这是塞内加尔非常期盼的。据迪亚介绍,中塞农业合作对塞内加尔农业经济发展有诸多助力,两国已经在农业领域开展了许多高效务实的合作,例如,中国向塞内加尔输送农业技术人才、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塞内加尔则向中国出口花生等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