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空三维联动 长江汛期监测迈入智能时代

房屋相关 clz123 2025-03-15 08:33 53899

  2025年3月,长江水利委员会联合常州鸿醴科技有限公司,在南京大胜关防汛测报码头启动主汛期全流域水文监测行动。此次行动中,无人机、无人船与电子浮漂首次实现三维协同作业,依托北斗导航、5G通信与视觉算法技术,完成南京长江段水文数据实时采集,整体测量准确率突破90%,为汛期预警提供精准技术支撑。长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模式将作为“智慧水利”建设范本向全流域推广。

  技术协同突破传统监测瓶颈

  传统水文监测依赖人工勘测与单一设备,存在数据滞后、覆盖范围有限等问题。此次联合行动中,鸿醴科技研发的“无人机视觉测流系统”搭载高分辨率摄像头,通过AI算法实时解析水面流速,每小时可覆盖5公里河道;无人船采用多轴数控加工工艺打造的船体,配备1408通道北斗芯片,在中低流速水域实现毫米级地形测绘;电子浮漂则搭载“视觉流量在线监测系统”,在浑浊水体中通过光学补偿技术,将探测距离从500米提升至1000米。三套系统通过5G网络实现数据互通,构建起“空-水-地”立体监测网。

  产学研联动加速成果转化

  该系统研发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视觉团队参与算法优化。测试期间,团队采集了2000组不同光照、流速条件下的图像数据,为建立国家级水文视觉数据库奠定基础。鸿醴科技董事长周涛宣布,将开放部分算法接口,与高校共建“数字长江”开源平台。

  规模化应用前景

  目前,鸿醴科技已与长江沿线12个水文站签订设备供应协议。公司技术总监吴凡透露,下一步将开发自适应学习算法,使系统能根据流域特征自动优化监测方案。此外,设备成本较进口同类产品降低40%,山区支流监测适配版本预计2026年投产。

  随着《长江保护法》的深入实施,智能化监测已成防汛刚性需求。此次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防灾减灾能力,更为“十四五”智慧水利建设目标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