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二期“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活动来了

生活资讯 clz123 2024-01-16 17:49 36117

首场聚焦“降低新市民群体生活成本”

杭州日报讯 在杭州,有一个重要的人群叫新市民群体,他们是杭州城市建设的重要生力军。据统计,2020年至2022年,杭州新增常住人口总数量为240万人,其中35岁以下大学生超过百万人。

新市民在杭州生活得怎么样?他们有哪些诉求?政府应该提供哪些帮助?由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主办的2023年第二期“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活动于12月22日下午举行,本次问政第一场的主题就是“降低新市民群体生活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最近,杭州为降低新市民群体在杭生活成本,提高生活品质,专门出台了“春雨计划”。本次问政活动也结合“春雨计划”的具体实施进行了探讨。

把政策送上门

实现企业和求职者双向奔赴

“此心安处是吾乡”。为了让新市民和青年大学生在杭安心就业创业,我市采取了升级政策、平台集聚、培训培育和智慧服务四方面举措,努力降低这一群体的就业创业成本。

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问题——因为信息不对称,新到杭州的青年人和大学生对政策不了解,找不到心仪的企业,而相对小规模的企业则很难吸引到优质的人才。

“政府在优惠政策方面,能不能更多地向中小企业倾斜,让我们能更好地招聘到合适的技术岗位员工?”现场,杭州爱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方云科面对面提问市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董悦。

董悦表示,对于中小企业招聘技术人才,杭州有两方面补助,一方面,企业招进职高生会收到补助,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对这些招聘的职高生继续进行职业技能提升,还能得到一次补贴。接下来市人力社保局将进一步开展上门服务,将政策送到广大企业“家门口”。

“希望能够在企业和求职者的双向奔赴之间搭建更优质的沟通桥梁,让招聘信息更加及时全面,让职位的匹配更加精准,让我们找工作更加轻松和高效”“希望建立更多更舒适的人才驿站”“希望多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院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一批高端人才孵化基地,以此吸引更多优秀企业来杭,从而提供更多高端人才适配的岗位”“希望杭州能够持续打好文化牌,为新市民群体尤其是年轻人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打造沟通交流的平台”……根据前期收集反馈,网友们对新市民群体就业创业的意见和呼声很高。

媒体评论员刘雪松建议,杭州要进一步打响青年创业就业友好城市的对外宣传,同时,打造政企用人信息和就业创业一张图,即动态信息网,做到一网在手、信息不愁,并进一步形成“你负责找好工作,我负责扶你上班”的全城友好氛围。

据悉,市人力社保局将在明年1月推出AI人工智能形象“人社小灵光”,将集成所有人社政策信息,为广大新市民群体服务。

找房难、租房贵怎么办?

杭州正完善租房一张图

安居才能乐业,住房是新市民群体在杭生活绕不开的话题。为了解决新市民住房困难的问题,杭州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出“青荷驿站”,打造“青年来杭第一站”,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打破户籍限制,将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创业人员等新市民群体纳入公租房保障;推出蓝领公寓、人才专项租赁住房、集中式长租公寓等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无房新市民、青年人阶段性住房困难。截至目前,我市已筹集公租房16.83万套,已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2.8万套(间),推出共有产权保障住房房源0.7万套。

但在举措落实方面仍然还有提升空间。比如,对“青荷驿站”宣传还不够到位,有些窗口服务人员不甚了解;企业闲置用房因存在安全隐患长期空置,青年员工需外出租房;租房补贴到位慢。

今年第二期“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活动来了

对于市民反映的问题,各区相关负责人一一回应。

“我们会加大对改建类项目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有需要的企业真正得到实惠,鼓励和引导更多企业把闲置的物业资源利用起来;在审批过程中,优化机制,让流程和环节更加简练、高效;同时我们还将多渠道筹建保障性租赁用房,用好市政府出台的货币补贴政策。”上城区委副书记、区长惠海涛在回应时说。

“希望政府能够牵头搭建一个官方的综合性的平台,定期发布不同地段、不同房型的租赁信息,方便刚刚来杭创业就业的人快捷地租到心仪的房子。”社会观察员凌芳提出建议。

目前,杭州已推出租房一张图,政府提供的公租房、蓝领公寓、人才专项租赁住房以及一些主体公司推出的长租公寓已纷纷上图。新市民群体可以在图上找到电话预约,或查找租房政策。下一步杭州还将继续完善这张图,将中介机构提供的房源也纳入其中,进行数据共享。

浙江大学教授李金珊则特别注意到了租赁市场的规范性问题。她提出,要取消二房东、三房东;区域房租信息更新频率要有一个统一、清晰的标准;同时加强对租赁中介的培训,提高租赁市场规范性。

多家社区食堂因经营不善关门?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合作共建推进运营

小食堂牵动大民生。自2003年西湖区翠苑一区开出全省首家社区老年食堂后,20年来,杭州持续推进建成了老年食堂1792家,同时积极回应社会呼声,鼓励老年食堂盘活资源、拓展功能。目前已有近900家社区老年食堂转型升级为社区食堂,面向社会开放,得到了新老市民的欢迎。

但调查发现,有些工作还没有落实到位,不少社区食堂陷入了“尴尬”境地:钱塘区白杨街道江滨花园社区大食堂2021年3月开张,却在今年12月16日停业了,负责人坦言,亏本经营,难以维持,无奈关门;仓基阳光食堂位于拱墅区湖墅街道仓基新村内,但今年食堂装修改造后,却迟迟没有投入使用……

“刚才视频所暴露的问题确实反映出我们的工作还不够扎实,对食堂事前的处置不够及时,没有让它实现好的经营。”钱塘区委副书记、区长沈燕俊回应,接下来他们将会在江滨花园社区周边300米范围内再寻找优质的餐饮机构开展合作,争取在一周内使社区食堂挂牌,恢复平价餐的供应。同时,全面优化升级对社区食堂的补贴方式和政策支持。他们今后还将对辖区内所有的社区食堂进行定期监测,建立预警机制,对经营不善的食堂早发现早处置。

食堂有了,新市民群体对菜品、价格也有更高期待。

新发布的“春雨计划”提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合作共建等方式推进社区食堂建设运营,支持老年食堂向社区食堂转型,在重点满足老年人用餐服务需求基础上,兼顾全年龄段社区居民就餐的便利性、多样性,推动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年龄阶段的新老市民随心吃。各区、县(市)打造1—2家旗舰式社区食堂,主城区各街道(乡镇)推出不少于1家社区食堂。

浙江电视台评论员舒中胜表示,降低新市民群体生活成本,首先要让他们吃得实惠一点。同时,建好社区食堂一定要选好经营者,要选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