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电力市场化交易规则有变 明年企业怎么买电?
12月12日,浙江省发布了《浙江省电力中长期交易规则(2023年修订版)》(以下简称《规则》)《浙江省电力零售市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记者从省能源局了解到,与今年的政策规则相比,本次调整主要有“五变”。
变化之一:电价组成
2023年5月,国家印发第三监管周期输配电价政策,工商业用户电价构成的项目变了。
调整前,浙江工商业用户电价构成为:上网电价+输配电价+辅助服务+市场损益+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等。6月1日起调整为“5+1”模式:“5”是指上网电价+输配电价+上网环节线损费用+系统运行费用+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等,“1”是指目前符合政策要求并实际在收取的其他费用。
前后对比有变化的项目,其实是由原有项目拆分和重新整合而成。比如把原本包含在输配电价中的上网环节线损费用和部分系统运行费用单列出来,重新归集到新的五项电价构成中。
也就是说,电价的实际构成成分并未增加。就像重新分配多个抽屉里的物件一样,为的是把电力的“商品价格”和“运费”分得更加清晰。
变化之二:分时电价执行方式
交易的价格按单一价格形成。即全部月度电量,不再按照尖峰、高峰、低谷、一口价分场开展交易,零售用户套餐统一为单一价套餐。
“单一价”模式下,市场流动性增强;市场交易标的物统一,有利于企业比价议价。
对于执行分时电价的零售用户而言,最直观的区别体现在零售合同上不再是尖峰、高峰和低谷3个电价了,而是只有一个“单一价”。鉴于国家规定分时用户应按照分时电价政策规定的时段浮动比例形成分时结算价格。即用户最终电费结算时,会根据我省分时电价相关政策要求对“单一价”进行拆分。因此,用户看到的电费清单上,仍会看到“尖、峰、谷”价格。与之前的分时电价模式相比,这种“单一价”模式更加简洁直观,市场价格信号更加直接,电力用户比价也更加便捷。
变化之三:实现指尖购电
2024年,零售用户除了可以在电力交易平台(电脑端)签订零售合同外,还可以通过手机端“零售平台移动端”e-交易APP完成同样的操作。
电力用户可以在手机APP商城搜索“e-交易”下载,随时随地查询电力市场讯息,并完成购电操作。
浙江电力零售交易平台移动端具备比价议价、政策查询、在线签约、合同管理、偏差提醒和市场信息解读等六大特色功能。
电力用户通过移动端,可以享受诸多便捷:一键获取市场信息,可帮助用户收集各类关键数据。一键筛选售电公司,获取不同售电公司的报价信息,了解市场行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售电公司。一键签约功能,线上直接与客户完成合同签订,提高签约效率。不仅如此,用户还可以随时在移动端查看合同状态,便于及时续签和变更,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用户少跑腿。
变化之四:零售套餐设置封顶及风险预警机制
为降低用户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增设风险预警机制,对未勾选封顶条款的套餐预警,触发预警后,进入24小时冷静期,交易平台将同步生成《风险告知书》。用户与售电公司需打印签订《风险告知书》后扫描上传或线上电子签章后上传,进行最终确定。24小时冷静期内,可重新选择套餐类型及相关条款。
零售用户选择封顶价格条款的,当零售套餐价格超过零售封顶价格时,按照零售封顶价格进行计算;当零售套餐价格不超过零售封顶价格时,按照零售套餐价格进行计算。
所以,零售用户的电价始终能够执行二者当中较低的一个,即电价“就低不就高”。这一机制能够有效实现批零价格传导,帮助用户降低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总的来说,零售用户签约更简单,价格更符合批零价格传导机制,选择封顶条款套餐还能更有效保障零售用户市场权益。
这是在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之后,浙江结合近几年的实践经验,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而做的一次有益探索。
变化之五:畅通价格传导机制
零售套餐参考价从原来的仅联动月度交易均价转变为联动年度、月度交易均价。同时,封顶价格的设定也进行了联动,修改为在(年度交易均价*0.8+月度交易均价*0.2)基础上上浮。这些机制衔接了国家政策,畅通了批发与零售电价传导的渠道,零售用户不再是单纯的价格接受者,或是被动参与者,而是能够基于自身对电力市场的研究、分析,在“固定价格”、“比例分成”及“市场价格联动”三种套餐中选择最适宜自身的套餐,掌握在市场上的主动权。
同时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定性定量明确联动公式,实施年度和月度联动,月度以年度价格为基础,根据当月煤价实施煤电价格联动。通过联动真实反映煤价波动变化,真正实现电价“有涨有跌”。
两种价格传导机制的设置,将电力零售市场与批发市场、煤电市场有机联系起来,让整个电力市场充满活力与挑战。
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电力市场化政策的修订,既体现浙江维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决心,也展现为便利电力用户参与市场化交易、保证电力市场平稳有序运行而作出的努力。